新余两江黑臭水体整治项目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降低直接成本15%以上


  共抓长江大保护创新治理模式研讨会(新余)暨黑臭水体治理非开挖修复技术论证推广会7月31日举行。新余两江黑臭水体整治项目计划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手段,根据测算,该技术可较传统修复技术降低直接成本15%以上,并且能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,赶抢工期,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。

图为推广会现场

     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底,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有黑臭水体2899个,消除2513个,消除比例86.7%,2019年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。同时,黑臭水体治理有效促进了国控断面水质改善,2019年,全国地表水优良断面(Ⅰ-Ⅲ类)比例74.9%,同比上升3.9个百分点;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3.4%,同比下降3.3个百分点。此外,黑臭水体治理也产生出了明显的经济效益。

      据介绍,江西省新余市现有黑臭水体两条,一是贯早江,长度10.26公里,全部为暗渠;二是廖家江,长度7.15公里,其中明渠段长2.38公里,暗渠段长4.77公里。两江流域覆盖城区面积21.35平方公里,服务人口约70万人左右。根据国家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要求,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于2020年底前必须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。

新余两江黑臭水体整治项目,属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中国节能)下属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牵头长江大保护领域EPC模式大型市政项目。工程估算总投资约67629.09万元,工程费用约59057.08万元。2020年2月1日开工,计划2021年7月1日竣工。

      上述项目所采用的非开挖修复技术具有“温度”“精度”“速度”和“先进度”等特点。一是以技术“温度”消除管网修复造成的影响。技术以不开挖或较小开挖为前提,施工占用场地较小,对地下管路、路面和地上构筑物不产生破坏,减少了由于开挖和占道带来的交通拥堵、出行不便以及安全等问题,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带来的社会影响。

      二是以技术“精度”支撑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。非开挖修复技术可针对管道的不同病因精准“治疗”,以CCTV(管道闭路电视检测系统)等检测手段准确判断管道缺陷的位置、类型、程度,灵活选择FIPP热塑成型内衬法、CIPP紫外光固化内衬法、不锈钢快速锁局部修复等技术,对管道进行结构性或局部修复。

      三是以技术“速度”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。非开挖修复技术工程效率高、周期短,修复工期不足传统技术的1/10,并且由于交通、噪音的影响程度低,工程的获批难度大大下降。

      四是以技术“先进度”助力长江大保护工作推进。非开挖技术对管网运行状态的改善,能够有效提高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效率,提升水环境质量,进一步削减进入长江的污染物总量,为长江水质的改善提供助力。

      论证推广会由新余市人民政府、中国节能、共抓长江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共同主办。